以下是国内外在“两化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领域表现突出的会展企业及其实践案例,涵盖技术创新、数字化服务及生态整合:
一、国内两化融合会展企业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
实践:运用AI翻译、智能安检、人流热力图分析等技术,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进博”;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展商信用管理。
成果:2022年线上参展商达3,000家,线上交易额同比增长21%。
深圳会展中心(集团)
实践:部署5G+物联网系统,实时监控展馆能耗与设备状态;搭建云端会展管理平台,支持VR虚拟展厅和线上招商。
政策支持:依托深圳“数字经济先行区”政策,获政府数字化改造补贴。
米奥兰特会展(MICE)
实践:推出“网展贸MAX”平台,整合全球买家数据与AI匹配系统,实现“线上展示+线下洽谈”双线融合。
技术亮点:大数据分析海外市场需求,精准定向推送参展商。
阿里巴巴云上会展
实践:基于云计算和AI技术,提供全流程数字化会展服务,如3D虚拟展台、智能客服、实时多语种翻译。
案例:2023年“云栖大会”吸引超80万线上观众,互动转化率提升40%。
欧马腾展览(Omaten)
欧马腾创建国内独有的数字会展数字基建平台,创意设计玩转数字会展,探索发展数字新经济。打造线上线下融合数字会展的会展新业态,为数字会展发展贡献创新数字产品,为会展数字化转型提供数字化服务。
二、国外两化融合会展企业
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Deutsche Messe)
实践:开发“数字孪生展馆”,支持全球客户远程参展;利用物联网优化展台搭建效率,降低30%能耗。
行业标杆:汉诺威工业展(HANNOVER MESSE)成为全球工业4.0与两化融合展示窗口。
英富曼集团(Informa Markets)
实践:构建“AI+大数据”驱动的观众行为分析系统,动态调整展位布局;推出混合会展(Hybrid Events)解决方案。
成效:2023年亚洲美容展线上参与度提升50%,订单转化率提高18%。
法兰克福展览集团(Messe Frankfurt)
实践:采用区块链技术管理参展合同与支付流程;引入AR技术增强展品互动体验。
绿色融合:可循环材料搭建展台+数字化减少纸质物料,碳排放降低25%。
三、两化融合创新方向
技术应用:元宇宙会展(如Decentraland虚拟展馆)、AI智能客服、数字孪生运维。
政策机遇:中国“十四五”数字经济规划明确支持会展业数字化升级,地方补贴可达项目投入的20%-30%。
总结:两化融合会展企业正通过技术创新重构行业生态,国内企业如进博会、米奥兰特等已走在实践前列,而国际巨头则更注重全球化与绿色低碳融合。企业可结合自身资源,从数据驱动、平台化服务等环节切入转型。
热门词:会展,融合,数字,实践,线上,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