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府如何保护企业境外参展的合法权益

发布日期:2015-04-02     浏览:1621

  我国政府应当采取以下对策,切实保护我国企业在境外参展时的合法权益。

  1.参展前的工作

  (1)加强对参展企业展品的知识产权管理。

  首先,通过各种途径增强参展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督促企业进行必要的知识产权审核工作,降低侵权风险。其次,鼓励与引导我国企业及时在参展国申请、注册展品的知识产权。再次,参展前组织专家或律师对参展企业予以针对性的培训,让我国企业熟悉参展国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增强我国企业预防与应对知识产权纠纷的能力。

  (2)加强对组展单位的指导与协助。

  指导组展单位加强对我国企业参展产品知识产权的审核与把关;监督组展单位建立参展企业是否于展会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信用档案;要求组展单位严格审查,将信用不良企业排除于参展名单之列;协助组展单位与境外展会主办方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协助组展单位将参展商展示产品的知识产权证明材料提交主办方以及展会所在地法院,避免我国企业被采取知识产权的执法措施。

  2.展会期间的工作

  (1)提供现场服务。

  对那些容易发生知识产权纠纷的国际展会,相关主管部冂应设立相应的服务站,组织或者邀请熟悉该展会所在国知识产权法律的专家、律师为参展企业提供现场的法律服务,指导企业如何妥善处理纠纷,帮助企业及时化解矛盾,顺利完成展出。当前,只有商务部在德国汉诺威国际信息及通讯技术博览会上设立了官方调解站一一一中国知识产权服务站。该服务站经过几年的运作,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政府应当将这种形式进一步应用于其他易发生纠纷的国际展会,更好地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2)强化交涉力度,阻止知识产权人权利滥用。

  他国企业利用境外展会这一平台滥用知识产权排挤我国企业的情形也相当普遍,这不仅需要我国企业本身从微观上予以积极对抗,寻求救济,更需要我国政府从宏观上加强保护。如商务部等相关主管部门应当利用双边磋商机制等渠道,就此情况及时向展会所在国政府提出,双方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涉。同时,整合参展企业及相关行业,提升企业交涉的力量,增强谈判的资本。

  3.展会之后的工作

  (1)建立境外展会知识产权纠纷的统计制度。就我国企业参与境外展会所发生的知识产权纠纷进行统计,分析纠纷产生的原因及最终的解决途径,总结教训,为之后的参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2)支持我国企业的展后维权。我国参展企业于展会被采取扣押等强制措施后,鉴于展会的时限性,往往只能等展会结束后才可寻求法律救济,我国政府应当对此予以积极的支持。特别是那些针对′中国制造”所采取的措施以及知识产权的滥用措施,背后往往有着他国利益集团的支撑,此时我国政府应当发挥作用,增强我国企业展会维权的砝码。

  (3)对违反管理规范的参展企业及组展单位予以必要的处罚。针对我国参展企业于境外展会因恶意侵权损害他人知识产权以及组展单位未履行必要的审核及管理义务导致侵权的发生,我国相关主管部冂应当依法对其进行相应的制裁,增强威慑力,警示企业或组织单位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损害整个产业甚至国家的形象。

  (4)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政府要有长远眼光,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及国情特点,制定我国企业参加国际展会的长远发展战略,引导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参照国际准则确定技术研发的行业标准,提升整体行业的知识产权水平,为我国企业参与境外展会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


世界500强选择我们的理由

展览设计搭建服务热线:400-6179-888
  • 推荐服务商

    进博会推荐特装施工服务商资质,设计搭建面积名列前茅

  • 40万+

    海内外项目搭建面积超过40万平,场馆100余座,搭建项目数与面积总量在展览设计搭建领域一骑绝尘

  • 5大洲300余座城市

    服务网络覆盖全球五大洲内的300余座城市,与亚洲、欧洲、北美等主办场馆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 100位+

    拥有业界设计师100余位和行业为数不多的自主研发团队,深度合作国内领先的设计师交流平台,多次荣获设计类奖项

  • 一站服务

    一站式展台设计策划运营,多角度为展会营销赋能,打通全产业链,提供一站式设计搭建服务体验

下一页 组展单位的具体工作及相关规范上一页 展览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