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展会市场应加强管理力度 设立新标准

发布日期:2012-11-17     浏览:2423

      “我们本来不想来参展,没办法,是被摊派来的。来了才发现,展会太杂太乱了,也很少有人关注我们,下次再也不来了。”在日前举办的某展会上,一位参展商守着冷清的展台,颇显无奈。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服务业,被誉为无烟产业的会展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悄然兴起。大的小的,旧的新的,有名的无名的,零零总总,不一而足。然而,重数量,轻质量,让会展经济大打折扣。
 
      事实上,展会上诸如前述的尴尬局面并不鲜见。经常参展的人,时常会碰到一些展商在展台上,或游走于展会中,大肆兜售自己的展品,严重扰乱展会秩序,破坏展会形象。有些展商迫于种种压力,不得不参加一些摊派给自己而又毫无价值的展会,增加了成本等负担。许多号称是国际级别的展会,而实际上出现在展会上的国际人士却寥寥无几,造成国际展会不国际。一些展商的精心布展,不过是为了赢得开幕式当天各级领导巡展时的几分钟驻足,展会俨然成了走过场。
 
      展会有名无实,企业自然难有参展热情。而与此同时,政府支持力度也显疲软,我国会展经济发展亟需更多关注。而就在前不久,《会展经济蓝皮书: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11)》出炉,并指出,我国会展业专业特色和专业水平尚待加强;展览项目绝大多数是中小项目,国际化程度不高,品牌项目仍然较少。
 
      笔者认为,明确主题、创新管理、注重国际合作等,应成为我国会展业今后努力的方向。
 
      鲜明的主题是展会的灵魂,将主题所传达的理念融合到展会中并贯穿始终,方能体现展会特色,让客商切实感受到展会的文化精髓,从而树立展会自身品牌形象。
 
      而创新管理则涉及到方方面面,体现于每一个细节。从策划到宣传,从新科技手段的运用到现场气氛的营造等等,都需要创新。同时,注重参观者的体验,将成为展会的发展趋势,如智能家居展等。
 
      政府应大力支持具有国际背景的展会,跨国合作展会的发展空间巨大,也是吸引海外游客,拉动会展产业经济,开拓国际品牌的绝佳时机。为此,应积极学习国际会展的先进经验,并加速培养和引进既有创新和策划能力,又有现代经营理念的国际化会展管理人才。
 
      此外,目前,我国会展业存在多头管理的现状,应建立统一的行业管理和促进机构,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同时,我国尚无全国性的会展业协会,缺少向国家有关部门建言献策的渠道,这也向我国会展业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要求。
 

世界500强选择我们的理由

展览设计搭建服务热线:400-6179-888
  • 推荐服务商

    进博会推荐特装施工服务商资质,设计搭建面积名列前茅

  • 40万+

    海内外项目搭建面积超过40万平,场馆100余座,搭建项目数与面积总量在展览设计搭建领域一骑绝尘

  • 5大洲300余座城市

    服务网络覆盖全球五大洲内的300余座城市,与亚洲、欧洲、北美等主办场馆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 100位+

    拥有业界设计师100余位和行业为数不多的自主研发团队,深度合作国内领先的设计师交流平台,多次荣获设计类奖项

  • 一站服务

    一站式展台设计策划运营,多角度为展会营销赋能,打通全产业链,提供一站式设计搭建服务体验

下一页 未来展览发展的价值核心何在?上一页 会展评估的程序及注意事项